當你心情煩躁、感到不悅的時候都是如何表達的呢?
而孩子們掛在嘴上的「吼!」、「你很煩耶!」
短短幾個字又真的能表達自己的需求嗎?
面對負面的情緒
我們普遍不習慣真正去闡述自己的想法
在親子之間的互動也一樣如此
當孩子的表現不如你意「你再這樣下次就…」如此這般的造樣造句
出現在無數個家庭的日常對話中但真正的問題卻依然懸在一邊
比起那些無意義的三言兩語「我訊息」是一種真正能夠傳達意思的好方法
「我訊息」指的是透過以下順序
明確的講述自己內心的感受,讓對方理解後做出積極有效的改善
1、看見對方的需求
2、我的感受與情緒
3、事件原因發生後的擔心(影響自己的困擾/影響別人的困擾)
4、提出自己的目標跟折衷方法
5、詢問對方的意見
舉例來說,每次上課時間快到了孩子總是拖拖拉拉
依照「我訊息」的法則這時我們就可以透過以下的訊息來溝通:
「寶貝,我知道你現在超想睡覺的,但我現在有點急躁、焦慮,
我很擔心你上課就要遲到了,會讓老師感到困擾,如果我們現在就趕快起床,肯定不會遲到了,
你還能在車上睡一下,你覺得這個方法好嗎?」
與孩童的溝通應該是雙向、的良性互動「我訊息」不僅表達了照護者的想法
也明確的讓孩童了解自己的行為該如何修正幫助親子間建立有效的溝通循環
不妨從明天起開始與孩子練習「我訊息」吧!
–
#失護兒慈善協會#受虐兒#家暴#家庭暴力#高風險家庭#兒少人權#衛生福利部#家庭暴力防治法#家暴及親密暴力#你不再無助#從零開始踏步向前